特朗普现在的处境可以说是困难重重,简直是内外交困。国内,他不得不应对财政危机和不断升温的政治压力;国际上,又要忙着和中国进行艰难的谈判,派出两拨人马到处奔波,感觉就像是打了一场赢不了的战争。
就连一直支持他的马斯克也开始忍不住公开批评,说美国“基本没救了”。这句话虽然直白,听起来难以接受,但细想之下,确实有其道理。
目前最紧急的事情是财政部长贝森特的处境。最近他压力山大,因为手头的事务一个比一个棘手。9月18日之前,他必须带领团队前往马德里,与中方进行第四轮贸易谈判。贝森特清楚,这场谈判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贸易协商,更重要的是在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找到一个“台阶下”。毕竟,美国法院已经判定特朗普的“对等关税”政策违反了法律。
回溯到今年2月,特朗普在自信满满的情况下,认为自己找到了对抗其他国家的制胜法宝——《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》。于是他开始对加拿大、墨西哥和中国等国的商品加征关税,到了4月2日,他甚至宣布对全球所有贸易伙伴实行“对等关税”政策。当时白宫为此欢呼雀跃,认为这能增加财政收入、逼迫其他国家妥协。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——法院并不买账。
5月28日,纽约国际贸易法院的判决给特朗普当头一棒。法官明确指出,《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》并未赋予总统征收全球性关税的权力,它的目的是应对紧急情况,而不是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。更糟糕的是,8月29日,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也裁定特朗普的大部分关税政策违法。虽然法院给了特朗普一个缓冲期,直到10月14日,但这无疑是一把悬在他头上的刀。
展开剩余72%贝森特对此深感压力,他公开表示,如果最高法院支持这个判决,美国将不得不退还大约一半的关税收入,约1万亿美元。这相当于一个天文数字,对于负债累累的美国来说,简直是无法承受之重。
因此,贝森特这次前往马德里,表面是谈判,实则更多的是求和。特朗普曾将中美之间的关税暂停期延长到11月初,目的是给谈判留点时间,希望能够在稀土出口等问题上得到中国的让步。然而,中国近年来越来越成熟,面对美国的压力,采取了精准的反制措施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债持有量:从曾经的1.3万亿美元一路减少到现在的7590亿美元,反而大幅增持黄金,达到了2235吨。这一策略直接击中了美国的软肋。
特朗普曾试图提出荒唐的想法——让中国用100年期无息债券来替代美债,但中国对此完全不理,直接用行动证明:“想薅羊毛?没门。”
另一方面,美国军方也没闲着。下周,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即将开幕,来自100多个国家的防务和军队领导确认参加。美方派出代表参加,名义上是为了维护国际影响力,但实际上更像是出于无奈。美国之前在多个重要场合缺席,例如中国的阅兵式,已经让人感到美国故意疏远。如果这次再不参加香山论坛,恐怕就真的自我孤立了。军方内部清楚,派人去北京并非为了展开合作,而仅仅是为了刷个存在感。
看到这一切,马斯克实在按捺不住了。作为一位曾在政府工作过的亿万富翁,他对华盛顿的政治内幕了如指掌。他在9月9日的一场会议上直言不讳地表示:“美国基本没救了。”他还讽刺道,国防部不如改名为“战争部”,这显然是在批评特朗普的军事化思维。自从5月辞去政府职务后,马斯克几乎没有再踏入华盛顿,甚至公开批评特朗普的财政政策“令人作呕”。
连像马斯克这样的支持者都开始放弃特朗普,可见问题的严重性。他的话“如果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都救不了我们的债务问题,那我们真的完了”,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,但实际上是在警示现实。
目前,特朗普的处境堪称进退两难。如果停止关税战,财政赤字将暴露,国内的政治压力随之爆发;如果继续硬撑下去,法院的判决以及1万亿美元的退款要求随时可能引发巨大的财政危机,而全球的债主也在观望是否应该抛售美债。
这种局面下,特朗普派出两路人马忙碌于国际事务,貌似在下一盘大棋,实际上更像是病急乱投医。贝森特在马德里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果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方的态度;而军方在香山论坛上能做的,也无非是保持基本的外交礼仪。
最根本的问题是,特朗普的做法正在透支美国的国家信誉。关税政策引发的官司不断,和盟友的关系日益紧张,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逐渐下滑。马斯克这样的技术领袖公开批评,意味着问题已经相当严重。
眼下的中美博弈,明显是美国从主动变成了被动。特朗普的两路人马虽然忙得团团转,但实际上反映了策略的失败。中国越来越有信心,而美国却愈发捉襟见肘。如果特朗普不及时调整策略,马斯克的那句“没救了”可能会变成现实。
发布于:天津市